汽轮机液压故障_EH油压低故障
某电厂1号机组采用NI35-13.42-535/535-KI51型汽轮机,其调速系统采用纯数字电液调节方式(DEH)。调速系统与分散控制系统(DCS)均为XDPS-400型。
(1)1号机组的故障情况
某日运行人员对给水泵进行切换操作,从A泵切至B泵运行,但由于误操作导致给水泵流量低而产生保护动作,联跳给水泵,致使锅炉水位低而跳锅炉(MFT),联跳汽机。汽机跳闸后,运行人员及时调整参数,进行冲转,但由于EH油压低多次冲转都不成功,冲转转速到某定值时汽机便跳闸,情况见下表。
汽机冲转时因EH油压低而跳闸的汽机最高转速
次 数 |
时 刻 |
转速/r·min-1 |
系统EH油压/MPa |
过程时间/s |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16:45:05
19:35:21
19:42:30
20:08:18
20:38:09
21:20:50
22:20:54
23:12:30 |
3000
434
575
91
114
99
87
2056 |
从14.5降至9.5
从14.5降至9.5
从14.5降至9.5
从14.5降至9.5
从14.5降至9.5
从14.5降至9.5
从14.5降至9.5
保持14.5 |
4
2
2
2
2
2
2
2 |
(2)寻找故障原因的过程
汽机跳闸是EH油压力下降引起的。EH油压力下降的原因有:①系统存在泄漏,如液压阀(伺服阀、卸荷阀、单向阀、换向阀)、管路、液压缸或蓄能器泄漏等;②液压泵故障;③运行方式不当。
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上几点着手,一步步查找机组冲转过程中EH油压力下降的原因。
首先,检查现场系统有无泄漏现象。机组第2次冲转时,EH油压低,下降很快,导致机组跳闸。在现场检查了各调门、主汽门液压缸、管路等处,没有发现泄漏现象。但检查OPC、AST电磁阀试验块时,发现试验块上面有较多漏油,仔细检查后,发现其中1个AST电磁阀阀体的螺栓垫片脱落,EH油从阀体内不断渗出。经更换垫片,处理好外泄漏,机组重新挂闸冲转,当转速至91r/min时,系统油压又从14.5MPa降至9.5MPa,机组跳闸。因此,现场泄漏不是EH油压力下降的原因。
然后,检查EH液压泵是否有问题。冲转时,同时启动2台泵。机组重新挂闸冲转,随着转速上升,系统油压下降,且液压泵电流达到45A,汽机打闸。这说明泵故障也不是EH油压力下降的原因。
最后联系DEH设备制造厂,对方认为有可能是高压蓄能器气囊泄漏,气压不足。因为每次都是挂闸冲转各调门打开后系统油压开始下降的,而挂闸冲转后,高、中压主汽门全开,各调门也开始动作,、此时系统油量不够,需通过高能蓄能器补充系统压力。如果高能蓄能器泄漏或蓄能器旁路门松动,油从旁路门至回油管,也会导致冲转过程中系统油压下降。因此,用专用工具测量每个蓄能器的氮气压力,测量结果均为9.8MPa左右,正常。于是对所有蓄能器的旁路门重新拧紧,机组再一次挂闸冲转,但转速上升至99r/min时,机组再一次因为系统油压低跳闸。
在核实可能的原因和尝试各种方法未果的情况下,重新对现场设备进行仔细检查,特别是对各调门伺服阀、液压缸反复检查,后来发现左、右两侧高调门卸荷阀旋转手柄异常,弹出大约5mm,于是重新锁紧卸荷阀旋转手柄。在对其他调门仔细检查后,机组挂闸冲转。这次转速上升正常,系统油压没有再出现下跌,但由于机组停机时间过长(达9h),上、下缸温差较大,引起机组振动大,被迫停机。在消除上、下缸温差后,机组运行正常。
(3) EH油压低故障原因分析
经过事后对汽机做仿真运行,分别对各个高、中压调门单独进行全行程试验,再没出现油压低的故障。通过检查历史曲线,发现当汽机冲转到3000r/min左右时,由于汽机转速很难稳定在3000r/min,在2950~3050r/min内波动,各调门动作频繁。调门在短时间内从20%开度动作至50%开度,然后又下降至20%开度,这样来回频繁动作,机体振动很大,导致卸荷阀针阀的旋转手柄弹开,使高压调门卸荷阀卸荷。以后冲转时,由于阀门开不到指令位置,指令使伺服阀开度不断增大至最大,这样系统高压油经伺服阀至卸荷阀再至有压回油管,然后回油箱,造成油压下跌,系统油压跌到9.5MPa后跳机。
(4)小结
从这次油压低事故中可吸取以下经验教训。
①运行人员在第1次冲转时,没有及时发现系统油压低的问题,等到发现问题时已拖延了处理故障的时间,这是运行人员经验不足的表现。
②寻找油压低故障发生原因的过程表明,应从实际出发,仔细分析,首先排出发生故障的几个可能的原因,然后逐个检查、核实,找出发生故障的真实原因。
③检查、核实的范围应扩大,有时可能超出可能原因之外;另外,应加强对EH油系统的检查和了解,这样处理故障的时间才会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