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设备液压支架故障_单体液压立柱故障
采用单体液压支柱作为回采工作面支护,可使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明显好转,顶板事故大幅度减少,百万吨死亡率显著下降,大大促进安全生产。搬运过程中反复摔碰、职工操作不当、现场管理不善等因素影响,单体液压支柱损坏率上升,直接威胁回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1)单体液压支柱损坏原因分析
单体液压支柱主要由顶盖、三用阀、活柱体、液压缸、复位弹簧、活塞、底座等部件组成。这些部件均有一定的使用寿命,超期使用,势必要造成部件损坏。同时,由于现场操作不当也会加快部件损坏。下表是某矿单体液压支柱损坏情况统计表。
单体液压支柱损坏情况统计
|
支柱老化 |
搬运操作不当 |
使用不当 |
乳化油管理不善 |
|
|
数量 |
8814 |
1860 |
2423 |
4286 |
2052 |
18638 |
百分比/% |
43 |
10 |
13 |
23 |
11 |
100 |
由上表可以看出,损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超期使用 以某煤矿为例,在籍支柱9965棵,而90%的支柱均属超期使用。这些超期使用支柱,由于部件长期磨损,支护性能大大降低。另外,由于在册支柱总量紧张,支柱在井下服役超过8个月而不能及时组织升井检修更加速支柱的老化。由于超期服役;支柱损坏占43%。
②搬运操作不当 新安装的工作面,入井单体液压支柱均经过检修、试压,基本上处于完好状态,而这些大量的支柱,在装与卸的诸多运输环节中,多次摔碰,人为损坏支柱一般为200~300棵。支柱损坏率一般在10%左右。
③使用不当 回采工作面现场使用不当,也是造成单体液压支柱损坏的主要原因。用铁锤等硬砸,会造成人为损坏。另外,支柱超高使用,也容易造成活柱体脱缸。在炮采工作面,放炮时装药过重,不采取保护措施,崩坏支柱现象时有发生。无专用移溜设备,几乎全部用单体液压支柱顶移输送机,支柱腰部侧向受力过大,机械损坏十分严重。这方面造成的损坏,所占比例为13%。
④乳化液质量差,配比浓度偏低 乳化液作为单体液压支柱的工作介质具有润滑、防腐、防锈的作用,按照适当配比,可有效保护单体液压支柱,延长其使用寿命。但是,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常常擅自降低乳化液的配比浓度。由于乳化液浓度偏低,支柱很容易腐蚀损坏,大大缩短了使用寿命。同时,近几年来,一些假冒伪劣乳化液入矿,在使用时,乳化程度较差,极易堵塞三用阀孔道,影响支柱使用,由此造成支柱损坏,所占比例为23%。
⑤其他原因 支柱钻底严重,在采用机械回料时,易拉断支柱。另外,在轻型液压支架综采面超前支护仍然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扶棚,由于泵站压力一般在30MPa以上,很容易损坏支柱。
(2)减少单体液压支柱损坏的相应对策
单体液压支柱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主要工作。这就要求既要严把进矿单体液压支柱、乳化液质量关,又要狠抓现场操作和支柱维修管理,以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要着重采取以下措施。
①加快支柱更新步伐,从长远考虑,着眼于安全生产,统筹安排,保证资金到位,杜绝支柱带病工作。
②注重维修,提高维修质量。更新单体液压支柱维修设备,从根本上提高支柱维修质量。建立健全维修责任制。使用单位与维修单位必须签订质量保证合同,确保质量过关。
③严把乳化液进货关,加强乳化液管理。做到集中进货,堵塞假冒伪劣产品流通渠道。回采工作面乳化液配置质量。狠抓现场落实兑现,确保乳化液使用合格。
④搞好培训,提高现场工人操作技能。实践证明,要用好管好单体液压支柱,必须首先提高工人操作素质,对工人进行技能教育的同时,强化现场遵章作业管理。在支柱搬运过程中,严格执行轻装轻卸原则,杜绝硬砸猛摔现象。另外,还要强化职工主人翁意识,在实际操作中自觉遵章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