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辊的维修_平衡液压控制回路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轧辊平衡装置是用来平衡轧机的轧辊及轴承座等的重力,以消除由于轧辊辊径和轴承衬间、轴承座和压下螺钉头部间、压下螺钉和压下螺母的螺纹间存在间隙而造成轧件咬人时对轧辊的冲击。平衡装置有弹簧平衡、重锤式平衡、液压平衡等形式。液压平衡装置因具有结构紧凑、动作灵活、工作平稳、操作和拆卸方便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常规轧辊平衡回路分析
某钢厂一条450mm热轧窄带钢生产线的轧机主要由立辊轧机E1、E2,二辊轧机F1、F2,四辊轧机F3、F4、F5、F6组成。其中二辊轧机及立辊轧机的轧辊平衡、四辊轧机的支撑辊平衡系统均采用了图I所示的控制回路。轧辊平衡时,电磁铁DT1、DT2均不带电,系统压力油经减压阀7、电磁换向阀6、液控单向阀5、单向节流阀3的节流阀通向轧辊平衡缸的无杆腔,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F1。同时,系统背压经电磁换向阀8加在平衡缸的有杆腔,产生一个向下的力F2,则施加到轧辊上的平衡力F=F1-F2;当平衡缸的活塞杆在轧机压下系统的作用下退回时,平衡缸无杆腔的液压油经溢流阀2流回油箱;当需要平衡缸活塞杆退回时,电磁铁DT1、DT2同时带电,系统压力油经电磁换向阀8加在平衡缸的有杆腔,同时平衡缸无杆腔的液压油经节流阀4、电磁换向阀6回油箱,完成平衡缸活塞杆的回退动作。
该平衡控制回路在轧辊平衡时不需要电磁铁带电,避免了因长期带电而烧毁电磁铁线圈的现象,所构成的轧辊平衡系统工作平稳、可靠,基本满足了生产的需要,但在换辊时该回路存在一些问题。
(2)原回路存在的问题
现代轧机一般都要求具有快速换辊功能。该轧机的轧辊平衡装置采用单液压缸形式,上轧辊的装配体通过平衡吊钩吊挂在一平衡粱上,平衡梁通过一个平衡缸向上拉,紧紧压靠在压下系统上。
卸辊的操作顺序如下:
①将电动压下螺钉回退到换辊位置,以使上轧辊轴承座与下轧辊轴承座之间的凸凹槽分离;
②吊挂缸动作,将压下缸吊起,此时由于轧辊平衡装置的作用,上轧辊上升到换辊位置;
③下轧辊由换辊缸通过换辊拖板向操作侧移动一距离,使下轧辊轴承座的凸块脱离上轧辊轴承座的凹槽;
④轧辊平衡缸由平衡力控制状态变为位置控制状态,将上轧辊及轴承座落下,使上轧辊轴承座的下平面落在下轧辊轴承座的凸块上,同时使平衡吊勾支撑面与轴承座吊耳脱离,保持大约10mm间隙,并锁定位置}
⑤辊系定位于待换位置后,轴头定位升降缸动作,带动轴头卡紧装置下行到换辊位置,对准接轴轴头;
⑥轴头抱紧缸动作,推动卡块转动,同时卡紧上下轧辊接轴的轴头;
⑦换辊缸动作,换辊钩与换辊拖板的钩头连接,换辊缸有杆腔充油,换辊拖板带动辊系经滑轨从牌坊内抽出。
新辊的安装按照上述相反的顺序操作。
由于上述轧辊平衡回路所控制的平衡缸没有中间位置,不能满足换辊操作顺序中的步骤④的要求,所以需对其进行改进。